阳光三环About ut
服务热线 / 0755-26822618

邮箱:ygld888@163.com

地址: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1052号海翔广场618#—620#

两会关注:垃圾分类制度如何普遍推行

发布时间:2017-03-13

     去年12月,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,强调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、分类收集、分类运输、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,形成以法治为基础、政府推动、全民参与、城乡统筹、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,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,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。这说明,党和政府在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建设这件事上,态度坚决。

垃圾分类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地区有所推动,但总体上看,在多数地方还没有落到实处。全面科学长效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、资源化、减量化处理,仍然任重道远。我国的垃圾处理有哪些亮点和进步?到底是什么影响着垃圾分类制度落地?怎么做才能避免“垃圾围城”、垃圾扰民?代表委员们畅所欲言,提出意见建议。

垃圾分类关系到能不能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处理

随着我国经济发展、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,城市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。同济大学教授蔡建国委员告诉记者,我国大中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2015年达1.85亿吨。如果用装载量2.5吨的卡车来运输,卡车首尾相接长度近50万公里,能绕赤道12圈。

  大多数垃圾都是被焚烧或填埋。垃圾越来越多,占据的土地也越来越多,在一些地方甚至形成“垃圾围城”之势。“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。垃圾处理要秉承无害化、减量化、资源化的‘三化’原则。”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代表对记者说,随着技术、设备的进步,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。但要做到资源化和减量化,前提是要做好垃圾分类。

  上海是2000年原建设部公布的首批8个“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”之一。试点城市还包括北京、南京、杭州、桂林、广州、深圳、厦门。十几年来,这几个城市针对垃圾分类进行了各种尝试,但效果都不令人满意。

  和垃圾打了19年交道的福建福州市鼓楼区华大街道环卫所路段班长谢智波代表,对这一点深有体会:“我们国家的垃圾分类一直没有落到实处。道路两侧的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设施投入力度大,但使用情况并不好,后期维护保养不到位等问题依然存在。”

  在谢智波看来,垃圾不分类给环卫工带来许多麻烦,最直接的便是工作量的增加,而且这也增加了政府处理垃圾的费用。

  利用好传统的废品回收渠道,建立分类处理激励机制

  目前,很多地方已经启动了垃圾分类工作,但无论是个人的认知、习惯、责任感,企业的回收、利用、产业化,还是政府的投入、管理等,都存在一些问题,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。谢智波举例说,他负责的路段有时一个晚上就能清理出一车啤酒瓶。玻璃瓶原本是可以二次利用的,现在的处理方式却是砸碎,因为二次利用的投入要比生产一只新瓶更高。

  张全表示,垃圾分类,首先要充分利用好传统的废品回收渠道,比如政府可以利用补贴引导,完善垃圾资源价格机制,补上市场定价的缺口,使得某些类别垃圾的资源价值得到体现。比如当年为减少泡沫餐盒造成的白色污染,曾经赋予每只餐盒几分钱的回收价格,调动了垃圾回收者的积极性,“白色污染”大潮迅速消退。“提高二次资源价格,就会提升社会资源再利用的动力,垃圾分类习惯也会更容易建立。”张全说。

       谢智波建议,政府应强制关停取消一些粗放型的不卫生的垃圾填埋处理场,倒逼城市管理更到位;同时加大对垃圾资源回收、有毒有害物品回收处理、餐厨垃圾回收等相关企业的帮助扶持力度,在财政、税收方面给予支持,使之能够发展壮大。

       在蔡建国看来,除了城市外,还亟须填补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短板,减少因垃圾随意堆放和丢弃造成的土地和水资源污染。农村的垃圾分类处理,需要从资金、技术和人员等方面进行规划,纳入公共财政预算。合理的城乡统筹“污染者付费”制度、适度的社会资本参与,是现阶段解决农村垃圾处理特别是运营资金不足难题的主要途径。

        制定完善的垃圾处理法规和标准,提高全社会认识水平

        生活垃圾分类减量,已连续7年被列为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。张全介绍,上海的垃圾分类从100个小区试点起步,现在已扩展到500万户家庭、6000余家单位;此外还有约180万户居民申领了以垃圾分类获得积分的“绿色账户”。全市生活垃圾末端焚烧、填埋量目前已呈下降趋势,日均约有2400吨湿垃圾经分类后,得到了资源化处理利用。

      谢智波建议,做好垃圾分类工作,政府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垃圾处理法规和标准。在理顺机制的前提下,将生活化垃圾分类处理的社会动员,纳入依法实施的轨道上,通过强制依法实施,使居民及单位形成垃圾分类习惯。

       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,要做好垃圾分类,提高全社会认识水平,激发群众自觉参与,是一个关键环节。

 张全认为,在开展垃圾分类的第一个阶段,重点在于习惯养成教育,使之成为公众的自觉意识与行为;在分类知识普及、行为习惯初步建立之后,可以对不分类行为予以处罚。蔡建国建议,要加大宣传力度,提高全社会对垃圾的危害和垃圾分类处理重要性的认识,使得群众逐步自觉进行垃圾分类。



网站建设

收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