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光三环About ut
服务热线 / 0755-26822618

邮箱:ygld888@163.com

地址: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1052号海翔广场618#—620#

打造全国垃圾分类“样板”,深圳都做了哪些事

发布时间:2018-08-15

在住建部2018年第二季度

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

情况通报中

深圳喜获全国总分排名第二的好成绩



通报显示,深圳单项得分排名第一的项目有:体制机制建设、分类作业、宣传工作;单项得分前两名的项目有:设施建设、教育工作、公共机构。


其中,深圳市组织7800余名党员志愿者,指导居民分类这项工作,得到了住建部的点名表扬。


作为全国首批8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,深圳坚持社会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双轨战略,运用大分流细分类的推进策略,走出了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垃圾分类创新之路。


成立全国首个垃圾分类专职机构


为破解垃圾分类难题,深圳于201371日成立了全国首个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专职机构——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。随后,各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机构也相继成立。


近年来,深圳在垃圾分类管理领域先后出台1个政府规章、3个地方标准和7个规范性文件,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规范标准体系。


去年63日,发布了全国首份《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》,为垃圾分类工作带来了破局之力。


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,深圳建立起一个“源头充分减量、前端分流分类、中段干湿分离、末端综合利用”的“大分流、细分类”垃圾收运处理体系。


为将居民知晓率转化为行动力,深圳进行了一系列探索。


2015年起,深圳市将每周六定为“资源回收日”,在全市3478个住宅小区和城中村配备了5913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。


今年初,生活垃圾分类公众教育蒲公英计划正式启动,建立科普教育基地和微课堂,招募志愿讲师,规范培训课件,希望通过硬件设施、队伍建设、软件建设等,搭建一套垃圾分类公众教育体系,实现垃圾分类公众教育规模化、平台化、常规化,让垃圾分类这颗文明的种子像蒲公英一样,不断地传播扩散,让人人都成为垃圾分类的倡导者和行动者。


建设“三个体系”  做好“两篇文章”


为更好地传播垃圾分类文明理念,号召更多市民参与垃圾分类,深圳市城管局举办垃圾分类大讲堂活动,推进垃圾分类要建设“三个体系”,做好“两篇文章”,打造中国垃圾分类的“深圳模式”,树立全国“样板”。


做好垃圾分类意义重大,而抓住机遇,高位推进,走出一条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垃圾分类新路子尤为重要。


据介绍,“三个体系”是指:


一是健全完善八大类垃圾分流分类收运处理体系,做实做细,不断完善。深圳在2015年在全国率先建立起生活垃圾大分流处理体系。从垃圾中分流出大件垃圾、餐厨垃圾、有害垃圾、绿化垃圾、果蔬垃圾、废旧织物、年花年桔、玻金塑纸等八大类,实施大分流处理;


二是建立垃圾分类宣传督导体系,包括宣传发动、资源回收日、蒲公英计划、公益组织参与等,引导带动全社会参与,特别是督导这一块,是目前的重点。深圳首创实施“蒲公英计划”,搭建垃圾分类公众教育平台。将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工作,纳入各区政府绩效考核内容之一;


三是构建责任体系,落实物业管理企业、集贸市场、餐饮企业、机关企事业单位、分类回收处理企业以及区、街、社区各级主体责任。


算好“减量账”和“参与账”


算好“减量账”和“参与账”,就是做好“两篇文章”。算好“减量账”是指分流分类垃圾应收尽收,充分评价分类效果。深圳以“减量”为重点扎实推进分类工作,据统计,2017年,深圳全市日均分流分类处理生活垃圾1985吨。


算好“参与账”则在于不断提高居民参与率,参与率高了,分类分流量也会增加。据悉,深圳小区的标杆建设已出成效。


为建成垃圾分类标杆小区,深圳今年上半年选取侨香村为试点小区,采取“集中投放+定点督导”的模式。


一方面完善投放设施,在每栋楼架空层或室外方便居民投放的地方设置统一投放点,投放点集中摆放有害垃圾、废弃玻璃、废弃金属、废弃塑料、废弃纸类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;


另一方面做好督导工作,垃圾投放高峰期安排志愿者在投放点现场开展指导、引导、督导居民做好垃圾分类,督导员认真记录每栋楼住户参与情况,根据督导记录进行入户教育,张贴“光荣榜”和评选优秀家庭。


通过持续开展宣传发动工作,普及垃圾分类知识,引导居民践行垃圾分类,侨香村小区居民的参与率得到普遍提高,投放准确率达80%以上。



终极版本4.0,形成垃圾分类“深圳模式”


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的垃圾卫生填埋场诞生在深圳,第一个垃圾分类专门的一个事务中心也诞生在深圳,深圳有最为完备的垃圾分类管理的体系以及充足的财力支持,深圳有率先全面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的系统优势和条件。


深圳垃圾分类有不同版本阶段。


住宅区分类1.0版,包括分类设施已进入小区,在小区定期开展资源回收日等宣传活动,其作用主要是打基础,目的是提高垃圾分类的知晓率。


侨香村的垃圾分类模式是2.0版,有两个突出特征:一是分类投放点在楼下集中设置,除此之外再无垃圾桶;二是每天垃圾投放的高峰时段,有志愿者在现场引导。二者缺一不可。其核心是提高居民的参与率和投放准确率。


深圳未来推出的3 .0版,将在2 .0版的基础上,为每个集中投放点配备小型洗手池,开展家庭厨余垃圾的分类回收。


作为终极版本的未来的4 .0版,要等到立法出台后方可实施:全面推行楼层撤桶,实行垃圾处理费随袋征收,同时在各分类投放点配备无线监控。目的是做到“分类好,少付费;分类差,多付费;不分类,受处罚”。


专家观点



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:


在王石看来,很多欧美国家虽然分类效果好,但高科技、高成本的模式在人口众多还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基本走不通。“例如瑞典,在居民小区就建有垃圾焚烧厂,进而发电、供热,效果好,但成本非常高。”


王石认为台湾地区是大陆学习垃圾分类的一个好榜样。据其介绍,台湾地区在没有新增一座垃圾焚烧厂的情况下,把现有的垃圾分类做到了极致,让人感动。他认为台湾地区在垃圾分类方面最值得借鉴的一点就是,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。


NGO组织在社区垃圾分类动员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。”例如台湾慈济会,通过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、再生利用,不仅实现了垃圾减量,还解决了一大部分环保宣传费用。


此外,王石还强调垃圾分类要从娃娃抓起,并注重示范引导。在王石看来,相较于内地城市,深圳的垃圾分类走在前列,但与发达国家相比,深圳还有不小差距。



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:


分类的投放责任“垃圾分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,是一个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。”刘建国认为,垃圾分类是社会文明的试金石,越是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国家垃圾分类的水平越高,比如德国、瑞士、奥地利、瑞典,这些国家的垃圾分类做得非常好。


“在做垃圾分类过程中,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,引领我们绿色的生活,垃圾分类是生态文明的一个助推器。”刘建国说,要强化居民对于源头分类的投放责任,分类投放实际上是居民履行环境责任,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的一个载体,只有把居民分类投放的责任落到实处才能形成长效机制,所以垃圾分类的核心在人,不在桶。


刘建国认为,很多地方频繁地去换高大上的智能垃圾桶,那个解决不了分类的问题,一切脱离了居民源头分类投放责任的垃圾分类都是假装在分类,无助于垃圾产生前的减量和源头的减量,都是不可持续的。


转自:智慧环卫



网站建设

收缩